首页 火币交易所官网文章正文

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解梦凤凰之幻想身心灵的能量与生命梦象探源

火币交易所官网 2022年08月28日 09:05 112 Connor

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的生命智慧

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解梦凤凰之幻想身心灵的能量与生命梦象探源

中国哲学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与梦象逻辑是一致的,而中国文化的“意象”性, 正是梦的表述特点。避开西方精神分析的晕轮效应,不难看到中国文化在梦象研究中的独到之处。中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是“意象”解梦的典范。《黄帝内经》多处提到梦,在其中三篇里共用七百余字描述梦象,将梦象与阴阳之象、五行之象、六淫之象、七情之象、藏象、脉象相联系,以一种整体的、动态的、系统的态度研究梦象。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说:“人们所碰到的挑战是,必须发展一种‘现象的人性科学’(Phenomenological human Science)以便能更实际地对人类活动的领域,作一个真确的说明。”《黄帝内经》的“意象”解梦,正是这样一种现象的“人性科学”。《黄帝内经》梦象研究,梦象探源。“梦”字探源我国现代通用的“梦”字,是经过多次历史演变的产物。在殷人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较规范的“梦”字,它是一个会意字,左边是一张有支架的床,右上方是一只长着长长睫毛的眼睛,眼睛画得很大,强调“看”的行为。

“文明”在《尚书·舜典》也出现过:“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明是人文化成的进展过程,正是人类通过自己的思想意识不断把握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通过自己的创造力不断深化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为自身发展所用,创造出不同的物质、精神文化产物,并能够以这些产物为载体来彰显天、地与人之间的信息和内容。人们普遍认识的文明,是指人类所建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称,而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文明的方式和途径,科学界也通常将把文字的出现称之为人类文明进化的开端。而古人对于文明开端的界定实际是以“文”的出现就能够证明了,“字”记录语言声音的方式,其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事物信息与内容。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唯读书可改变气质。南怀瑾:我常常告诉人,一个人跌伤了,尤其吩咐你们年轻女同学做妈妈的,孩子跌倒在地上,没有哭之前不要抱起来,你一抱说不定这个孩子闭气死了。所以看到孩子们跌倒,老太太们就叫旁人不要动......不要动......等一下......等一下.....等到孩子“哇”一哭,好,可以抱了,他气通过了,一阳来复。刚跌下去时精神受了恐吓,身体的气脉各部分不顺了,你一去抱,气岔断就危险了。

成年人也一样,看到别人跌倒在地,不能马上去拉他,先过去看他鼻子呼吸慢慢调整好了,才能起来。尤其照顾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怎么样?痛吧?唉,很痛。他能够开口就是他气通了,你大胆可以扶他起来了。真的跌伤是不晓得痛的,等到药下去慢慢晓得痛了,有救了,这个伤快要好了。这个就是一阳来复的道理。

美丽自然的幽静和博大是思想和信念的摇篮。人生百年,最值得珍惜的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快乐可以相对分离,但它们又能够统一于一体,融合在一起,而使悦耳悦目不同于单纯的感官愉快,是来自自我的物质能量信息的空间时间的转换。《传习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文化:文,天地良心。化,泽化,感化,教化。化解矛盾,化成万物。岁月是一首歌,精力足才能唱得悠扬。 生命是一幅画,身体好才能画得漂亮。

展开全文

《黄帝内经》梦象研究与生命、能量相关,而鞋与性相关,建筑物与人体相关,衣服与人的社会地位相关等。这种相关性,不仅中国古代的梦象理论作如是观,而且在现代西方精神分析的梦象中亦如此。再有,一些涉及荣格所称的原型梦,如老人原型(智慧、长寿的象征)、太阳原型(生命、兴旺、高贵的象征)、阴影原型(邪魔、危险、恐惧的象征,在中国,这种梦象主要发生在厉妖梦中),中国古代的梦占与现代精神分析的判断基本一致。

个性化的“象”具体到每个人的每个梦,则又形态各异。

梦象材料来源于生活中的所闻所见,但又不仅仅是所闻所见,而是被取舍、加工过的所闻所见。人总是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人的观看活动中包含着某种“视觉期待”。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视觉期待”却有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每个人都会在共同的视觉元素中,获取独具个性的梦象。个体的“视觉期待”来自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它由每个人特殊的性别角色、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所决定。表面看来,人的眼睛好似一部摄像机,在清醒状态摄取着周边的各色景观。但是,这种“摄取”绝非对外物的机械录制,而是一个个体选择的过程,“我们总是在想要获取某件事物时才真正地去观看这件事物。”

当代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贡布里希曾指出,“……看见不是记录,而是整个机体对刺激我们眼睛深处的那些光线模式的反应。世间根本没有无偏见的眼睛,看见就是解释。”

上述原因决定了,每个人都拥有一些习惯性和偶发性的象征表达。比如一位男性可能将“我想修改一篇论文中的不满意部分”,转换为“我发现自己正在刨平一块木板”

“而另一位女性却不会用这样的表达,她可能会演绎成修补脱落的装容,或其它更具女性特色的场景。做梦时大脑利用所有经历中积累的一切类似信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跨度,使得这种借用显得荒诞不经。比如一个复杂的、成年期的问题,可能借助于一个直白的、童年期的意象表达,甚至可能借助童年时产生的离奇而荒诞的幻想意象表达。一个男性,在他两岁的时候,曾经为一块糖果而大使性子,也曾经幻想过自己拥有一车糖果、甚至拥有一个糖果店。到了四十多岁时,他见到了一个自己心仪的漂亮女人,这天夜取,他做了一个梦:“我走进一家商店,我身上带着许多钱和一张价目表。在我走迸结账通道时,实际上我买下了全部糖果陈列品,扔掉了购物手推车和价目表。收账员微笑着对我说:‘你好像知道要买什么东西。’我到家时,太太看了看糖果,就永远地里开了我。我不在乎。”

这位男性的大脑把糖果意象和美人意象都储存在了“欲望”条目下。所以,这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经历,在同一个梦里以显性和隐性。

梦象探源同时表达。再比如,一位女性经常梦到她的初恋男友,在梦中他们常常骑白行车游玩。这位女性很困惑,她的初恋男友已经腰缠万贯,坐骑早改奔驰了,为何她梦中的他还骑自行车呢?这里,“自行车”就不再是一个实体的物象,而是意象。因为当年他总是骑自行车来约会她,衣服改变、发型改变、甚至肤色也因春夏秋冬的日晒程度不同而有深浅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他总和自行车一起来,那辆自行车来了,就意味着他来了。在该女子的潜意识中,自行车和男友是一体的,或者自行车就是他。更重要的是,只有骑自行车的他才是当年的那个他,自行车是一个标识,证明梦中的他是她的那个他,而非现在腰缠万贯,已为人夫、为人父、她不可以再存非分之想的他。如果他永远骑自行车,他就永远都是当年的他,他们就能永远相爱下去。“自行车”的这些意义就是该女性独特的意象表达,不具有普遍性。再比如,猫是一个性感、迷人的动物,颇得人类喜爱,在世界大多数地方都被做为宠物饲养。有人在梦里会把猫投射为自己的性爱伴侣。但武则天梦到猫那却是个噩梦,因为武则天的个人经历决定了她对猫的独特理解。龙是中国的图腾物,它形态伟美、飞腾于云水之间,永远英姿勃发,是积极进取、飞黄腾达、力量和吉祥的象征。中国人梦到龙,是大吉大利、富贵发达的象征。但在西方,梦却是邪恶的象征,西方人梦到龙可能引发巨大的恐惧情绪,认为自己被邪恶力量控制了。中国古代的占梦书占断梦象总是因人物、时间、地点和情形而异。

比如,“梦香球婉转玲珑之象。文人梦此,笔花生辉,气宇轩昂。武士梦之,技擅穿杨,功成细柳。美人梦此,必产麟儿”,此为人物不同,梦的意义各异。不同的梦象也可具有相同的意义,古书上不涉及梦象,直接以发梦时问占断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子日梦者,主东家口舌;丑日梦者,主财入宅及喜悦;寅日梦者,主得酒食,远行吉;卯日梦者,主外客至,忌官事;辰日梦者,酒肉事,得外财,等。此为同一发梦时日,不同梦象可有相同意义。

再如:子时得梦,大吉昌;丑时得梦,有横财等。此为同一发梦时辰,不同梦象可有相同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物象在梦中象征意义也随之改变,如古代重礼,强调衣冠,故帽子的存在与否关乎身家性命。

“梦有衣无帽者主大凶”,而今人则无此意。

梦象征的灵活性是在文化的象征背景下,结合具体梦境的时代特征,灵活应变。

这既是古代梦占最具成效的方面,也是把握梦象的最本质方法。

早期经验,比如童年经验、出生经验、甚至于妊娠期或受孕时的信息,都可以影响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个性化象征语言,越是早期的经验,这种《黄帝内经》梦象研究影响越强烈。比如,一个女企业家经常梦到自己在无窗无门的屋里无法逃脱,这个恐惧梦的意象来源,是她的出生创伤,因为她出生时难产。再比如,一位患神经症的中学生总是梦到自己被人掐脖子,每每在窒息欲死时惊恐而醒。这个恶梦的原因是他不能忍受母亲的强力控制,觉得整天像是被母亲的大手掐住脖子一样,窒息欲死;但这个梦象的材料却同样是来源于出生创伤,这个男孩出生时脐带绕颈,生下来是窒息的,经过医生抢救方才复苏。

以象言情梦是心理冲突的反应,是对当下情绪、情思的表达,“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的正是这层意思。梦象正是表达深层情感的需要,情感的复杂决定了梦象的变化多端。

说不可说人的深层情感极其微妙,梦象不断置换变形的过程就是心理原型被不断激活的过程。无数具体的意象及其细微的差别,表现着深藏于心理深处的细微体验和情感,因其细微,故难以言传。

比如,一位白领女性梦到一只娇艳欲滴的桃子长在一个突兀的树枝上,周围没有任何背景,只是一只树枝上面长着这么一只桃子。在这里,“桃”子意象携带了诸多信息,反映出该女子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她很骄傲,自认为“一枝独秀”,同时又很张扬,难免有时招风、现眼。优秀的天资和张扬的个性严重影响了她的人际关系,她很孤独,只能孤芳自赏。梦象以一只艳丽而孤独的“桃子”,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位白领女性的当前状态。因为“桃”与“逃”同音,这还寓意着她想摆脱处境,逃避心理压力的愿望。

梦不是重复一个主题,而是借助于意象的复合反复表现微妙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比如前面所述梦到初恋男友的女子,她与他在热恋时被迫分手,留下了一个未完成情结,与他再次相遇、再次结合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今非昔比,她有夫他有妻,道德意识不允许她有出轨行为。她的潜意识却顾不了这么多,潜意识遵循快乐原则,决不压抑自己,它要寻找一切方法满足愿望。当夜晚入睡,女子的道德意识减弱了,潜意识便粉墨登场,借助一个个梦象获得暂时的象征性满足,比如“共骑自行车”,比如住一个宿舍的“上下铺”等。只要深层的需要没被满足,不断出现,这种借助于梦象的表达、创化过程就会继续。尽管梦象千变万化,但她的情思只有一个:想要再回到从前,想永远和他在一起。有的意象是约定俗成、可以“交际”的联想群,它作为原型的特殊情感。比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鸟原型”意象主要象征人的志向、抱负,在这个联想群中,凤凰象征志向高洁,大鹏象征抱负远大,燕雀象征凡庸卑俗。同一个意象在梦中还可以有多种意义,在不同的梦境中生发不同的含义。而且,一个基本的自然物象可以与另一意象组合构成复合意象,表达更加丰富细微的情感。一事物之象可以守常处变,构成意趣各异的许多意象。梦中意象还往往用一个自然客体表示另一个自然客体,以某一自然客体的一部分表达其全部,或者把一个自然客体转化为多种自然客体,使实在的客体形象隐藏在比拟客体形象之后,在梦的逻辑中没有否定,“不”这个字在梦中似乎是不存在的。比如在弗洛伊德分析过的那个著名的梦里,一位自己先生喜欢的女人要来家中做客,太太梦到自己非常快乐地为这顿家宴去买菜,但却买了那位女客人最不爱吃的菜。在本心里,这位太太是不乐意为一位自己先生喜欢的女人准备家宴的,但梦象却不直接表达这层“不”的意思,而是用“客人不喜欢吃的菜”这一意象表达。

梦表现出一种特别倾向,即将两个对立的东西融合成一个统一体,或者将两者表现为同一个东西。这种现象和中国的太极图、和五行的生克关系都很相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阳不生;独阴不长。这恰恰就是人的情感的生成规律。比如一位知识女性梦到,自己是一个中年女性(比实际年龄大),好像是个农村妇女,但又确信那就是自己。自己斜躺在一个土坡上,奄奄一息;对面的院子里,自己的家人正在欢快地生活着,他们进进出出,很是忙碌而快活,没有人顾及她。这个梦象正像一个太极图,由阴、阳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己家人忙碌而快活的脚步;一部分是斜躺在土坡上,奄奄一息的自己。“快活而忙碌的家人”是她对生活、对家人热爱的反映;“奄奄一息的自己”则是她对自己“愚昧、死气沉沉”等缺点的不接纳,并希望尽快摆脱这些缺点。快活的场面越快活,死亡的场景就越凄凉。这是因为,梦者越是热爱生活,就越是渴望尽快克服缺点,让自己能变得更加完美和完善。《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们的深层情感是中和一体,没有否定,没有是非的境界,它只是那样的形式、在那里存在着。

说不能说,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自我治疗的方法,这就是梦。人的本能欲望是赤裸裸的、完全自私的,它只按快乐原则行事。因此,《黄帝内经》梦象研究本我违背社会道德和规范,不能被我们的意识所接受,通常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人在清醒状态下要满足个人的本能欲望是极其困难的,即使是“失误”,也要良心不安地遮遮掩掩。这些欲望压抑久了,就会产生神经症,释放这些欲望是心理健康的需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采取行动是不可能的,甚至,许多人都无法将此诉诸语言,因此,只有通过梦,梦象的伪装来表达。当一些与道德、规范相悖,性质令人惊骇,做梦者无法直接面对的愿望,或者说,那些梦者不能说的愿望出现在梦里时,梦往往通过梦象的伪装来掩饰,或删改、或修饰、或暗示、或影射,通过材料的省略、更动、改组和移置后,梦以象征的方式显现出来,以骗过梦者的道德稽查。仍以前面所述梦到初恋男友的女子为例。这位女性端庄贤淑,道德感极强。他们恋爱时的方式基本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止于写写情书、并肩散步之类,既没发生过性关系,也很少有过激的肢体行为。她那时颦信,若要两情长久,就要克制欲望。而正在热恋之时,她却因一个意外与英俊潇洒的他天各一方了。这是一个未完成情结,按照格式塔理论,这个情结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会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达到完型。因此,她有非常强烈的与初恋男友发生性关系的渴望。但她的道德感像忠实的看守一样,时刻防范自己将渴望付诸行动。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被称为“医之始祖“,凝聚着先人的养生,护生的智慧。 传习《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活出精满,气足、神旺 。

百病皆源于气,一个人整天心情不好,身体当然不会好,人活在世上,保持精神之灯明亮,自然就能避免各种病症的侵扰。 养生必须调理好自己的心情,心情好,整个身心都好,最好的心情就是最好的养生。 《黄帝内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与《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的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学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的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 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

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的内容。

《黄帝内经》的精华都在这张表里面,理解并记住这张表,你就是日常养生保健的行家里手。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指金木水火土,5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的实践中认识到金木水火土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物质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5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

这5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相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没有克,事物就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和发展。我们要养护身体,必须了解我们的五脏六腑。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活了一辈子,还不知道是哪五脏、哪六腑,自己的五脏六腑在身体的什么位置都不清楚。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其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手脚的温度取决于心(手的温度)小肠(脚心的温度)。

肺为魄之处,气为主,在五行属金。肺主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不好的人一般皮肤都不会太好,容易犯鼻炎,流鼻涕,容易排便干燥,便秘,容易感冒。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脾主运化,主运化、主升清、开窍于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脾虚的人,食物的消化功能差,并且不容易升清降浊、容易头晕。

脾虚的人,肉都比较松,思虑过度。

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肝不好的人,眼睛不会太好,容易发怒,也容易迎风流泪。

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胕,在五行属水。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体为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在老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肾虚的人,头发都不太好,耳朵不太好,口水也比较少。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五脏六腑都是互为表里。

五行对应人体的五脏,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木生火,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的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之气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既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是五行相生的理论

水克火,心属火,肾属水,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

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

金克木,既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

木克土,既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

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

那么,我们五脏与五官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

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是指鼻孔里面,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了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表现出来,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都与肝有关联。

口唇为脾之官。脾开窍于口,得了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嘴角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手卷缩等症,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表现。

耳为肾之官。耳朵的病都跟肾相关。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我们了解五官与五脏的关系,通过五官的病变,发现隐藏在身体内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平时要留意我们五官的变化。

具体到我们五官的养生的方法:

常闭眼,养神、养肝。

少说话,养心。

平衡呼吸,养肺。

喜悦的吃美味,养脾胃。

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人的各种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五脏。

心藏神,喜伤心,恐胜喜。

所以我们要看清人生的得失,心神安宁。

一个人的忧愁、烦恼,直接影响人的气血,所以不要太在意一时的得失,不然气血很容易迟滞,所以一个人一旦为俗事所忧,气色就会很难看,长此以往,身体的毒素垃圾堆积,人老的自然很快,少一些计较,保持心神的安宁,才能养护生命之根。

肝藏魂、怒伤肝,悲胜怒。

要控制我们的情绪,少动肝火。

愤怒伤肝,情绪一上头,怒火中烧,人的肝脏就很容易受到损伤,肝脏一旦受到损伤,人的情绪更加的不稳定,更容易发火,这就成了恶性的循环。

所以千万不要放纵自己发火,否则只会越烧越大,伤人伤己。

最好去跑步、听音乐,这些都是平复情绪的好办法,情绪上来的时候要学着冷处理,等到情绪好转的时候再进行沟通。

脾藏意,思伤脾,怒胜思。

所以一个人不要想的太多,要活在当下。

思虑过重的人,脾胃一般都很差,脾胃是后天之本,吸收消化不好的人,能量就跟不上来。

不断思虑会加重身体的消耗,长期以往身体就会越来越虚,所以我们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比如你理了一个难看的发型,觉得同事可能会嘲笑你,于是你就惴惴不安,忐忑不安,其实人家可能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你理发了,一个人思虑的东西90%是不会发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放宽心情就好。

肺藏魄,忧伤肺,喜胜忧。

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心态开朗,保持乐观。

愁啊愁,愁的白了头,忧愁的人头发容易白,皮肤容易长皱纹。

人到中年,家庭孩子事业老人,方方面面的压力接踵而至。

所以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非常的重要,学着放下,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太难为自己。

肾藏志,恐伤肾,思胜恐。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果敢,强健,克服恐惧。

人们常说,吓得尿裤子了,这就是因为人处在恐惧的状态下,肾脏无法完成封藏固摄,失去了大小便的控制,人的肾储存着人的阳气和精气。

一个人胆小懦弱,肾脏就不能藏养人的阳气和精气,所以生活在恐惧中的人眼神是涣散的,意志力是薄弱的,无法掌控自己的言行。

只有克服恐惧,一个人的身体才能强健,体力才能充沛,精神才能健旺。

五味与我们的五脏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酸生肝。酸味的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肠道内的病菌,还能预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丰富的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

苦生心。苦味的食物能泻、能燥、能除湿和利尿,像橘皮,杏仁,苦瓜,百合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止各种疮症。

甘入脾。甘味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的作用,如红糖、桂圆、蜂蜜,米面,这些都是补甘的食物。

辛入肺。辛味的食物有发汗、理气的功效,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都是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够保护血管,也可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以预防风寒感冒,但犯有痔疮,便秘的人要少吃。

咸入肾。咸味的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的作用,比如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五色、五谷与五脏,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肝色青,宜食糙米、红枣,葵花籽,青色应肝,所以想要脸色红润,要多吃蔬菜水果。

心色赤,宜食红小豆、李子、韭菜、赤色应心,故想要脸若桃花,要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肺色白,宜食麦,杏,想要肌肤美白,可以食用富含白色的食物,如豆浆,白木耳,百合。

脾色黄,宜食大豆,板栗,小米,黄色应脾,所以脸色暗沉的人,要多吃黄色、味甘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蛋黄等。

肾色黑,宜食桃子、黑豆,黑米,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要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

五季与五脏的关系

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对应肝脏,要多吃韭菜,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夏宜清补。夏季炎热,万物茂盛,内应心脏,人体的脏腑气血旺盛,可以多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

长夏宜淡补。 长夏时值夏、秋交交节之际,天热下降,低湿上蒸,温热相缠,内应脾脏,可以多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发之源。

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应采用百合,莲子,黑芝麻,蜂蜜等滋阴生津之品,调节脏腑功能。

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桂圆,核桃,阿胶、羊肉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

所以五行,五脏,五官,五情,五味,五色、五季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把它运用到日常的养生中,相信你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所有的情感都是来源于我们的五脏六腑,疾病就是一个人生命的秘密。古人曾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肾法则。阳者肾气也,阴者肾精也。所以在春季,应该是“夜卧早起,广庭于步”,以畅养阳气;在夏季应该是“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温养阳气;在秋季,应该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收敛阴气;在冬季,应该是“早卧晚起,必待正光”,以护养阴气。若能做到起居有常,自然精气盛、肾气旺,对于白血病的治疗大有帮助。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传说为 战国时期 秦越人( 扁鹊 )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 脉学 ,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 经络 ,三十至四十七难为 脏腑 ,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

《伤寒杂病论》全书十六卷。内容包括平脉法、六气主客、伤寒例、杂病例、温病、伤暑、热病、湿病、伤燥、伤风、寒病、六经病证治、霍乱吐利、痉、阴阳易差后病、百合、狐惑、阴阳毒、疟病、血痹、虚劳病、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瘀血、吐衄下血、疮痈、胸痹、妇人病等。是书内容丰富,理法方药连贯紧凑,并对风、寒、暑、湿、燥、热等六淫病邪论述较为详尽,具有参考价值。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2015年8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全图神农本草经》英法译本。本书的译注者安德烈夫妇是对汉学颇有研究心得的专家,翻译出版过多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著名花鸟画家刘景曾先生在本书中创作了许多前人未曾涉足的物种形象,使传统花鸟画的物种大为增加,对新物种绘画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诗意地生活,是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无私,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希翼,是泰戈尔“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豁达,也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静谧……诗意地生活不仅是你的一种生活状态,它更展现了你高尚的情操。我等的车总是很久才来,我爱的人也全是意外。 距的太远,离的太久,都不是距离,陌生的心才是最远的距离。

黄帝内经:一切疾病,皆起于气也。“气”就是情志。《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些话,说尽了人所有疾病的来源。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一切疾病,皆起于气,“气”就是情志。人这一生,格局真的很重要。《营养身心灵》把人生分成三种境界和格局:第一种:在窗子里面看月亮;第二种:在庭院中望月;第三种:站在高台上玩月。确实如此。格局之上,所见之处,步步皆景。格局大小,无非就是一个人的眼界、能力和心态。读过的书,拓展你眼界的广度。“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读书因为有了厚度,因而有了思想,因而有了人生眼界、广度和人生的高度。正如唐代魏徵所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每读一本好书,就如经历一次精神洗礼、一次智慧滋补。读书觉悟智慧就有了一种文化底蕴衬托的灵魂,精神便会芳香四溢,勃勃生机,生命更有一种品质的高度、修身立德的根基。

提起读书,不禁想到黟县西递古民居“履福堂”的木刻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人为什么读书,每个人其世界观不同,或许动机、目的就不一样。有的人是“为中华崛起”,有的人是“学而优则仕”,有的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的读书,天下为公也好,修身养性也罢,说明读书于人生于社会于民族都是大有裨益的。读书的厚度与人生的高度紧密相关。

曾国藩曾说:“天下凡物加倍磨治,皆能变换本质,别生精彩,何况人之于学?但能日新又新,百倍其功,何患不变化气质,超凡入圣!”曾国藩一生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他晚年身体不适,但依然不辍公事,不废阅读。在修身、养德、治家等方面留下了许多宝贵精神遗产。一个人,书读得越多,越能明事理,越能修正人生航标,不断提高品行修养,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是一种积累,是人由量变到质变、厚积薄发的过程。“一日不读书,三日食无味”就是读书的最好的生活写照。民国大家李霁野说得好:“读书应当是生活的一种享乐,不是令人头疼的工作。生活应当用书籍来陶冶,使它美化而充实。读书,我们可以接近古今中外的良师益友;生活,我们才可以接受他们给予的恩惠。”一个人要培养读书兴趣,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是生活方式,充盈自己的生活,生活才会美丽,人生才会多彩。正如朱熹所言:“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

选择读书就是选择进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进一步加快,稍不注意学习,就更容易陷入落伍的境地。在这一个步伐越来越快的年代,潜心读书、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只有广读书,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只有经过不断阅读和积累,说话方能出之有据,思之有成,破壁有时。当读书成为一种需求,它就会迸发出勃勃生机。

读书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昭示,职责的要求,也是我们开启智慧之门,享受生活愉悦,通往进步的阶梯,更是我们纯洁道德,追求崇高的需要。

——本文选自《营养身心灵》

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营养身心灵子午流注口诀。《黄帝内经》所有的情感都是来源于我们的五脏六腑,我们每天看到的感受到的光是来自太阳,我们并不知道太阳。我们只是把太阳光当成了太阳。把握阴阳:夫妻关系和谐很重要。调理喜怒:心平气和,情绪是健康的关键。调理饮食营养和阴阳:冷饮会伤阳气。调理睡眠,居处的环境安静:睡觉就是养命。适宜的气候“风寒暑湿燥火”诗意地生活是纯自然的,是健康的基础。

百病从肝治,肝与疾病又有哪些关系?

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所有的情感都是来源于我们的五脏六腑,疾病就是一个人生命的秘密。

黄帝内经上卷素问篇上古天真论,《黄帝内经》法天地阴阳之道

刘先银题写论语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赠董朝君先生

刘先银题写书名:浮云飘飘

刘先银题写书名:诗经

刘先银题写书名:学而时习之

刘先银:除了敬字再没学问

刘先银经典点说:花好月圆人寿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秦始皇用法家一统中华,汉武帝时开始独尊儒术,其后统治者虽然道、法偶尔用之,但用得最多的还是儒家思想,而这个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就是孔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记录了他们的言行、思想及政治主张。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的重要思想,所谓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三纲是董仲舒提出来的,也正因为此三纲被统治阶级汉武帝看中,所以才有独尊儒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但其实这个三纲是完全曲解了孔子的原意的,孔子在回答齐景公问政的时候,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其本意是指君有君样,臣有臣样,父有父样,子有子样。

而五常则指“仁、义、礼、智、信”,这个五常可谓对孔子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论语》文中知智相通)

儒家的仁义礼

仁义道德,如果说道德两字已被老子抢先一步用作道家思想的精髓,那仁义两字孔子则当仁不让地将之用来诠释儒家思想。

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那么何为“仁”?《论语》中论述仁的地方很多,却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凡你能想到的褒义词都叠加上去或许就是了。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又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2.1)

仲弓问仁,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2)

樊迟问仁,曰“

爱人”,问知,曰“

知人”(12.22)

子张问仁的时候孔子说了五个字“

恭、宽、信、敏、惠”(17.6),又说“

刚、毅、木、讷(ne)近仁”(13.27)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呢?孔子对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5.10)。

孔子将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提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樊迟问知,孔子对曰“务民之(趋达)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6.22),对于仁和智的关系,孔子有个很好的说明,“知(智)者乐(yao)水、仁者乐(ya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又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9.29)。

智者知人,关于这一点,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6)。

孔子儒家伦理文化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礼”了,孝敬父母、弟兄友善、尊老爱幼这些都不难理解,孔子提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4.19)。

但在许多时候孔子将礼节、礼制看得很重,不但自己严格遵守,要求别人也要努力做到。

孔子有一个发小叫原壤,有一次孔子去见他,原壤居然屁股着地,两腿前伸坐着迎接孔子,孔子见了骂道“幼而不孙(逊)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14.43),还用拐杖敲他的小腿。

由此可见,孔子是非常讲究礼节的,古时人见面都是跪坐,也就是屁股坐在自己的小腿上。原壤仗着与孔子打小一起光屁股长大所以就不怎么讲究,孔子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未免也太过,但如果将这件事看做发小之间半开玩笑的教训也就不难理解了。

孔子对鲁国权贵季孙氏超越礼制使用六十四人的舞队提出了批评,曰“八佾(yi)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

齐国大夫田恒(heng)杀齐简公,孔子因做过鲁国的大夫,按规定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鲁哀公,并且请求讨伐不守礼节的齐国田恒,谁知鲁国其时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当权,鲁哀公说你去跟那三个人说吧,孔子于是再去告知请伐,结果遭拒(14.21)。

孔子对此非常失望,春秋战国礼乐崩坏,又岂是你孔子一人之力可以挽回的?两年后孔子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如果说以上这些对礼节的遵守还有点正义性可言,那下面这个故事孔子对礼的死守就有点迂腐的味道了。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年纪轻轻死了,颜渊一生清贫,他父亲就对孔子说你把你的车子卖掉给颜渊弄口好点的棺材吧,孔子说我做过官,根据礼节当官的是不能徒步行走的,所以不能将车子卖掉。

孔子的门徒们对孔子说,我们出钱将颜渊厚葬吧,孔子又说不可,根据礼节,有地位有财力的人家应该厚葬,家境贫困的不该厚葬。结果门徒们没听孔子的话将颜渊厚葬了(11.8)。

儒家的教育观

孔子不但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孔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15.39),认为每个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7.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7.25),不但进行各种知识的教育,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强调品质的培养,可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孔子还很注重因材施教,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5.20)。指出:“道不同,不相为谋”(15.40)、“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6.21)

孔子虽然对古代的经典诗书进行了删减整理,但他很尊重古人先哲的思想,指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7.1),只阐述不妄作,因为我们比古人聪明不到哪里去。

《论语》中关于教育学习的格言很多,比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un怒),不亦君子乎?”(1.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1)

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2.1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1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20)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hui)人不倦”(7.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22)

“食不厌精、脍(hui)不厌细”(10.8)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3.17)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16.9)

孔子“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年轻时就有志于学,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9.26)。

虽然他的一生颠沛流离,政治主张不能被当权者所采纳,但他始终能安贫乐道,曰“朝闻道,夕死可矣”(4.8),同时以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希望大家都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

儒家的君子小人观

在孔子眼里:“君子周(团结)而不比(勾结),小人比而不周”(2.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恵”(4.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君子欲讷(ne)于言而敏于行”(4.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7.37)、“君子成人之美”(12.16)、“言必信行必果,硁(keng)硁然小人哉”(13.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16.7),指出:“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17.23)。

对于交什么样的朋友,孔子提出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bian)辟(pi)、友善柔、友便(pian)佞(ning),损矣”(16.4)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5.31),这个和杨绛先生说的“年轻人想得太多,读书太少”如出一辙,看来孔子远在几千年之前就悟到了这个道理。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5.1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15.27),孔子又说,“君子不器”(2.12),君子不是器皿,不能局限在一个方面,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大师说的每一句话真的都是至理名言。

但也有一句名言引发了争议,这句话就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17.25),表面上孔子有贬低妇女的意思,将女子与小人归为一类,实际上孔子只是用作类比,女人是感性动物,其对感情的需求是不是很形象?但这里的抱怨断没有小人之抱怨的恶毒。

孔子虽然说了许多名言警句,但在文学上似乎没什么建树,没有留下多少诗歌、散文之类的文字记载,偶尔的一次感慨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17)。

相对而言,孔子在政治主张方面的言论就多了些,除了著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外,其他著名的如“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3.2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1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13.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16.1)。

儒家的弟子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论语》中记载了孔门十哲,德行:颜渊(颜回)、闵(min)子骞(闵损)、冉(ran)伯牛(冉耕)、仲弓(冉雍)。言语:宰我(宰予)、子贡(端木赐)。政事:冉有(冉求)、季路(仲由、子路)。文学:子游、子夏(11.3)。

颜渊是孔子最看重的弟子,《论语》中说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6.3)、“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11),是安贫乐道最近于仁的。

而作为言语类的代表,宰我曾就三年之丧守制的问题与孔子发生激烈争论(17.21),也因为白天睡觉遭孔子批评,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u)也”(5.10),貌似很严厉的样子,或许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吧。

孔门中论文学成就应以子夏为最,《论语》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2.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19.6)、“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13)都是出自子夏之口。

要说混得最成功的当属子贡,子贡不但口才了得,办事能力也很强,官至鲁、卫两国宰相,后来下海经商也干得风生水起,为孔门弟子中的首富。

儒家五圣中除了孔子、孟子、颜回之外,还有两位是子思(孔伋,孔鲤之子)和曾子(曾参)。

孟子生于孔子死后一百多年,与孔子没有交集,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曾子则是子思的老师,是孔子晚年收的弟子。

孔子临终将毕生所学传于曾子并托孤(子思)与他,所以事实上曾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但孔子死后,子夏、子游等以有若(有子)貌似孔子而要大家改换门庭,结果有若未能回答出弟子们的问题而被赶下台。

人说《论语》是曾子和有子的弟子所编,所以《论语》中也收录了很多两人的语录,著名的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1.4)、曾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4)、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8.7)、曾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12.24),有子“礼之用,和为贵”(1.12)。

社会残忍的真相,让你知道人性有多阴暗。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你不算计别人,别人也会算计你。你行了,都是人巴结你,你不行,连狗都来踩你。人的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但眼睛一红,心就黑了。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宁愿独处,也不要和融不进去的人待在一起。每个人的活法都不一样,只要你开心,一切都值得。

标签: 黄帝内经 梦象 探源 凤凰 解梦

发表评论

火币交易所官网 - 火币中国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