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5分钟售罄 如今热情退潮 没想到的是,iPhone Air正式开售却遇冷,线下门店和市场上出现大量iPhone Air现货。在二手市场上,iPho...
一边喊穷一边剁手,为啥一些年轻人消费这么上头?
“情绪消费”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受到情感驱动,追求产品本身带来的情感满足和心理慰藉,进而达成对心理的补偿的行为。在情绪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下,团播行业、谷子经济等分支也逐渐壮大,正在成为一种全新却又普遍的社会景观。
然而,团播的光鲜背后是日均12小时以上的超时工作、情感勒索式的话术训练、擦边内容的风险,谷子经济也遭受“割韭菜”的质疑。当“情绪价值”成为可量化交易的商品,人们又该如何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
团播的情感劳动与暧昧经济
团播是一种由5至8名主播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PK等环节的演艺直播形式。随着越来越多人愿意为其所创造的情绪价值买单,团播正成为直播领域中一种迅速崛起的演艺形态。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预测,2025年团播市场规模预计将冲击150亿元人民币,未来三年内,其衍生市场总规模有望触及2000亿元大关。Tech星球的数据显示,头部公会一场团播PK赛的营收流水可达1000万元以上,不少主播个人流水超过100万元。
然而,这份“低门槛、高收入”的偶像工作并非没有代价。在光鲜的数字背后,是主播们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她们不仅要在镜头前认真表演唱跳,下播后还要投入大量时间维护粉丝关系,以“走心”的方式持续输出情绪价值:维护打赏的“大哥”、私信陪聊、语音轰炸……这些看不见的“隐形情感劳动”,构成了行业高流水的另一面。
90后团播主播小酒的经历正是这一现象的缩影。她所在的团队主打“少女风”,在直播中即使身体疲惫、汗水浸湿头发,她也必须积极向上、笑容甜美,维持住镜头前的完美人设。此外,她还要不断依照既定话术撒娇求票。
直播间里的反馈是即时而残酷的。个人PK、双人PK、周赛、月赛、公会赛……层出不穷的竞争模式,不断刺激观众的消费欲望。小酒坦言:“谁的数据好,谁就跳舞,没人刷你的票,你就只能干站着,看别人一直在跳。”
展开全文
在团播行业,漂亮是出售情绪价值的前提,这意味着主播要主动接受凝视。在业内,来自“大哥”的票常常分成三种。一种是情怀票,这类大哥纯看眼缘,刷完就走,甚至都不会回复主播的感谢私信。另外两种就是暧昧票和爱情票,说白了就是让“大哥”觉得主播在和自己谈恋爱。
虽然很多公司明面上不要爱情票和暧昧票,但实际上很难杜绝。尤其是做男粉经济的团队,在主播的妆造上就需要包含足够多受男性认可的女性化符号。
“主播都要努力找到并留住自己的‘大哥’,否则直播间难以盈利。为了利益最大化,只能在‘大哥’注定离开的结局之前,尽可能把暧昧的时间拉长一点。”团播运营糖糖坦言:“也许这个行业的残酷就在于此,同情心、自尊心都要给利益让步,要适应这里就要削足适履,我能做的只有尽我所能保护她们。”
谷子经济热浪与寒潮
“谷子”——源于英语“goods”的音译,特指动漫、游戏等二次元IP的衍生商品。作为一种能够彰显个性、传递情感的载体,“谷子经济”近年来在年轻群体中迅速升温,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消费热浪。
走进聚集各类谷子专卖店与主题快闪的商场,随处可见年轻人的身影。他们背着挂满“吧唧”(徽章)、玩偶的“痛包”(可以展示谷子的背包),流连于一家家潮玩店中,沉浸于“吃谷”(购买谷子)的乐趣中。谷子,已成为不少Z世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陪伴与社交符号。
谷子为何如此受欢迎?不少分析指出,这一经济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单价低、消费频次高、能提供情感慰藉”的特性。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谷子成为许多年轻人眼中“低成本的精神消费选择”,以不高的花费换取实实在在的情绪治愈。
这一市场的火热也引来了大量投机者的目光。在“利润翻三倍”的传言驱动下,不少人看中谷子的高人气与利润空间,纷纷涌入行业试图分一杯羹。但二次元经济热点往往呈现出“潮汐式”的特点:更迭速度极快,流量波动剧烈。这些盲目跟风的闯入者很快体会到了市场的残酷,清仓、闭店成为常态。
2025年上半年,全国至少已有155家谷店闭店或计划闭店。知名二次元零售品牌潮玩星球目前门店99家,较年内巅峰期的148家,已闭店49家之多;暴蒙门店最多时有59家,而目前仅剩22家,闭店比例超6成。
东莞批发商卫飞将卖谷子比作“炒股”。尽管从业两年、积累了下游超3000家实体谷店的稳定供货网络,他依然难以避开市场风险。他曾重仓押注《哪吒2》,投入两百万元进货,最终仅售出五分之四。按10%的利润率计算,净亏损达24万元。
情绪消费背后“爱”的变形。
谷子,本应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年轻人对二次元角色的热爱与认同。但在当下过度商业化与投机浪潮的冲击下,粉丝的纯粹热情正被逐渐消耗,消费行为也在无形中变形。所谓“为爱发电”的初心,已在市场的喧嚣中渐行渐远
在二手平台上,许多所谓的“海景谷”被炒至天价。“一个小铁片为什么这么贵?”——这是圈外人最常见的疑问。答案,或许藏在情感定价的逻辑中。“谷子”的核心消费群体是年轻人,在“悦己消费”理念影响下,他们愿意为情绪价值付出高昂溢价。收集周边,已不只是一种爱好,更演变为一种狂热的情感寄托与身份认同。
但这种狂热的背后,往往是深不见底的资金黑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满足对谷子的收集欲,陷入“谷债”困境——即因过度购买谷子而负债的现象。
江苏常州一名男生为收集《咒术回战》五条悟的谷子投入巨大。刚入坑时,他喜欢在拆卡直播间里买国谷,后来发现国谷发行量大,种类少,很容易集齐,转为买日谷,追求“全收集”的快感。最贵的一次,他花1300元在二手平台收了一枚五条悟的“娃娃机吧唧”——这种徽章最初是从日本娃娃机里抓出来的,数量少,成本不明,但一度在平台上拍卖到3万元的天价。然而,面对“根本收不齐”的现实与日渐沉重的经济压力,他最终选择了“退坑”。
除了对“全收集”的执着追求,另一种值得警惕的消费模式也在谷圈蔓延,即基于概率的抽奖机制,它让不少消费者在“搏一搏”的心理中逐渐“上头”。
商家常常利用“限量”“绝版”等标签刺激冲动消费。其中,源自日本的“一番赏”抽奖模式尤为典型。消费者支付固定金额即可随机抽取一件奖品,每次抽奖的金额在35元至88元之间。从普通徽章到限量手办,奖池的设置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参与感。
在抽奖的过程中,消费者常常将抽中稀有款、隐藏款作为消费的主要目标。而根据抽奖的结果,其情绪也会在期待与失落之间反复摇摆,很容易做出因不甘心空手而归而追加投入的决定。
“就想着能抽到隐藏款手办,所以一次性买了5抽,今天给自己设了一个500元的消费标准,想看看能不能抽到。”一位刚参与抽奖的消费者说。
从团播直播间里不间断的情感付出,到谷子消费中难以抑制的收藏冲动,在情绪经济的浪潮中,“无用之用”正创造巨大商业价值,也填补着年轻人的情感空缺。
但当真心被标价,当热爱成了生意,不仅“爱”会变形,也滋生了灰色地带的形成。在团播行业,情感被量化成“票数”与“流水”,主播们用透支的身心换取打赏,成为流水线上“最容易被替代的零件”。而在谷子市场,热爱被异化为狂热偏执的追逐,年轻消费者在“全收集”与“隐藏款”的诱惑下,陷入“谷债”的困境。两者看似分属不同赛道,却共同指向情绪被过度商品化后的现实。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情绪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政策与监管体系保驾护航。然而,比规范更前置的,或许应该是社会层面的集体反思:我们是否过度依赖“购买”来获得情绪满足?又是否在追逐虚拟认同的过程中,忽略了真实世界的情感联结?
也许正如经典美剧《老友记》的那句台词:莫妮卡,那只是食物,并不是爱。消费也最终只是消费,并不是爱。
新闻来源:
南风窗《直播间的女主播,一次坦诚的自白》
新京报《欠薪、擦边、违约金,困在"团播"里的年轻人》
澎湃新闻《团播江湖,正在剥离"暧昧经济"?》
极昼工作室《卖高端酒无法年入30万 回收商转向重仓二次元》
雷报《焦虑声中年内新增1292家谷店,谷子经济到底凉没凉?》
人民日报《你“入谷”了吗?》
中国证券报《消费者多了!“谷子经济”带动新蓝海》
中国财经报《花钱跟着感觉走!从情绪经济看“精神共鸣”|消费新动能 内需新引擎》
陕西网《上千“谷子”一夜崩盘?小铁片的炒货迷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