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币交易所官网文章正文

衡水中学清北率崩了?掐尖制造的神话终于被戳穿

火币交易所官网 2025年11月27日 13:29 1 Connor

文|半糖可乐

这两天,一则《衡水中学系的清北人数已经崩了》的帖子在网络热传。这则网帖显示,衡水中学系的清北录取人数在2019年达到275人的历史峰值后,连续六年大幅下滑,至2025年仅为45人。

曾经以“清北收割机”闻名的衡水中学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则网帖认为是“不许外地招生了。”一时间,网友惊呼“衡水中学神话被戳穿”。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升学率”“录取率”“高分考生”。衡水中学近两年有多少人上清北,官方并未公布,网帖展示的数据是否真实,有待进一步调查。

值得玩味的是网友的反应。很多人乐见衡水中学神话被戳穿,认为这则网帖彻底揭开了衡水模式无往不利的真相,即凭借政策特权垄断河北省的优质生源,跨市抢夺顶尖学生,制造升学奇迹。换句话说,衡水模式之所以成功,并不全靠严苛到极致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也依赖生源筛选。

这个结论是不是成立,有待商榷。但很多地方确实苦衡水“掐尖”久矣。

人们印象里的衡水中学,其实由两所中学组成:一所是衡水中学,作为公办高中,它在招生上有非常严格的地域限制,只允许在衡水市范围内招生;另一所为“衡水一中”,是衡水中学和一家地产集团合作的民办高中。

虽然一个公办一个民办,但外界并不区分两者。衡水中学在对外宣传高考成绩时,也往往把这两个学校的成绩放到一个盘子里,界限十分模糊。正是利用民办高中能从各地“掐尖”的优势,衡水中学得以打破招生地域限制,“掐”到大量尖子生,成了家长眼里光辉夺目的“高考梦工场”、“清北圆梦地”。

早在衡水中学崛起之初,教育界就有人公开炮轰过它们跨市“掐尖”的做法。2017年,三联生活周刊在一篇报道中提到,浙江省教育厅方红峰处长对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提前招生、抢占生源和提前入学等行为进行批评,并公开表示不欢迎衡水中学这样的“野蛮人”进入浙江。

展开全文

2021年,河北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最迟从2024年开始,民办普通高中只允许在审批地招生”。

其中,“严禁公办普通高中参与举办的民办普通高中以公办普通高中名义招揽生源”,“严禁公办普通高中以‘帮扶’‘集团办学’‘联合办学’等名义参与民办普通高中招生”,像是为衡水中学系量身制定的条款。规定一旦落地,相当于直接堵死了衡水中学系跨市掐尖的路。

资料图。图文无关。

由于官方没有公布数据,衡水中学的清北入学率,是不是因为政策转变遭遇断崖式下降,尚不明确。但超级中学跨市抢夺优秀学生,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破坏了教育公平。当好学生、好老师都往一个地方跑,势必会加剧不同学校、不同城市之间的教育鸿沟,对一个区域的教育生态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衡水中学把各地的顶尖生源收拢过来后,又采取了极为严苛的教学管理方式,把人训练成“刷题机器”,严重伤害了一些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加剧了内卷的社会风气。

与此同时,衡水中学还擅长利用“寒门贵子”的宣传手法误导民众,让人以为衡水模式才是穷人的出路。但其实衡水系中学入学方式多样,凭关系入学、交高额择校费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隐性的入学方式,大大挤压了衡水本地学生、部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

河北出台严禁掐尖招生的政策之后,“衡水中学清北率崩了”的网帖像是一个适时出现的放大镜,让人反思超级中学的神话到底是靠什么成就的。现在各地还有很多模仿衡水模式的“超级中学”,如果衡水模式的成功,更多靠的是生源而非军事化管理,那折磨学生的过度内卷还有什么意义?

不管是把超级中学成绩作为教育政绩的地方教育部门,还是被衡中“寒门逆袭”叙事打动的家长,都应该认真思考。

标签: 衡水 戳穿 神话 终于 中学

发表评论

火币交易所官网 - 火币中国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